|
一见·到地方考察,总书记为什么常去看看社区?“到地方考察,总要看看农村、城市社区”。2021年6月7日,正在青海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宁市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考察社区加强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等情况。 关注民生小事的“解剖麻雀式”调研,背后有怎样的思考? 一枝一叶总关情 西宁市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书画室、疗养室、阅览室、幸福食堂等一应俱全,既有老年人的好去处,也有孩子课后托管的好服务。 到社区调研,为的是“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社区,是城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居民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都在社区的一方天地。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民生小事里有大情怀、大治理。 “办事方便吗?”“对社区环境满意吗?”“退休生活怎么样?”……回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社区的点点滴滴,他看得细、问得细。因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做好“小巷总理”的工作,关乎社会治理、关乎国泰民安,看似芝麻绿豆大的事却可能影响千万家。 “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工作,我们要改革创新基层治理,提高治理能力,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对社区定位,指明重点——“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对社区建设,强调宗旨——“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 对社区情况,精准把握——“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多种多样,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 对社区工作者,总书记寄予厚望——“社区工作者要履行好职责,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便民服务、基层党建、志愿服务、退休生活……一枝一叶总关情。对社区的关心、对民生的关切,彰显的是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 社区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社区是基层基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在社区,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这一点,在去年以来的疫情防控中,尤其凸显。 2020年2月,疫情防控吃劲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朝阳区安贞街道安华里社区,了解基层一线疫情联防联控情况,强调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一个月后,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实地察看社区卫生防疫、社区服务、群众生活保障等情况。总书记强调,坚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 武汉“解封”当天,一封给武汉东湖新城社区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回信,令无数人动容。 社区是预警风险的“窗口”,也是守好风险关口的关键。在城镇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党中央着眼社区工作,部署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强大力量,凝聚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伟力。 此后,关于社区治理,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深化城乡社区依法治理,在党组织领导下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把基层的工作做好,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无论是应对疫情、抢险救灾这样的突发性风险,还是应对日常治理中涌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只有社区基础扎得牢,才能确保无论遇到何种变数,都能做到沉着应对、心中有数。 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赴社区考察的细节不难发现,聚焦社区治理目的是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解决现实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基层治理“悬浮”问题,让基层服务和需求更精准对接。 如何才能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区治理的重要论述给出了答案和方向。
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引领作用—— 总书记强调,“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各方面服务搞周到,把群众自治性的事情组织好。” 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总书记要求,“要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把社区居民和单位组织好,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只有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才能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好应对风险挑战、赢得发展主动,才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人民日报社 |